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内圣外王 (1 / 4)

作者:公子許 最后更新:2024/4/18 18:30:19
        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;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、寡、孤、独、废、疾者皆有所养……是谓大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理想社会,所以,它也只能是理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法家则提出法、术、势的学说,其实就是一种强调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效率的政治理论。“法”和“术”是维护“势”的重要手段,严刑峻法是君主治理能力体现,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有效性保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势”是指君主的权力、权势、威势,法家尤其突出“势”的功用,强调“势”是君主治理能力体现,也是国家治理具有效率的保证。

        法家的治理理论以自然人性为基础,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,其行为皆出于利益而已,而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利益交换,厚赏重罚立足于人的逐利本性,从而达成天下治理的最终目标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在道德修养、追求无上大同的道路上,儒家得天得厚、无可撼动,故而得到历代帝王的追捧。而在国家治理上,法家却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王道”与“霸道”是儒、法两家的不同治理模式,儒家的理想政治以仁义道德作为统治原则和目的,是“王道”;法家的政治理想则强调以效能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目的,是“霸道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历史证明,仅仅以“王道”或仅仅用“霸道”,皆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。“王道”重德,关心民意;“霸道”重功,关心权位。但两者都有益于国家治理,故而自汉朝以降,形成儒、法互补、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,“王道”和“霸道”须并用,奠定了中國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儒家为“义”,法家为“利”,故义利双行,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便是本质上的“内圣外王”!

        在某一程度上,儒家並沒有看上去那麼保守,而且極為開放、兼容并蓄。它意识到自身的缺陷,立即便予以吸纳补充,所谓的法家现在只是一个称谓而已,早已被儒家兼并吸纳,合二为一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,儒家是否会意识到自身对于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,从而吸纳自然科学呢?

        谁也不知道,而且谁也决定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

  1. [其他小说]我的公公叫康熙 [列表]
  2. [其他小说]铁血残明 [列表]
  3. [其他小说]绝爱幸 [列表]
  4. [其他小说]王的女人谁敢动 [列表]
  5. [其他小说]兰若蝉声 [列表]
  6. [其他小说]【迷情三国?魏书】帝王墨 [列表]
  7. [军事历史]寒门崛起 [列表]
  8. [军事历史]天唐锦绣 [列表]
  9. [其他小说]红色莫斯科 [列表]
  10. [其他小说]三国之终极进化 [列表]
  11. [其他小说]将军好凶猛 [列表]
  12. [其他小说]剑道乾坤 [列表]
  13. [其他小说]荡宋 [列表]
  14. [其他小说]绝色皇后的贴身假太监 [列表]
  15. [其他小说]女帝的极品太监 [列表]
  16. [其他小说]钢铁皇朝 [列表]
  17. [其他小说]如此,死了才有重生 [列表]
  18. [军事历史]寒门祸害 [列表]
  19. [军事历史]谜洋之二: 海上丝路 [列表]
  20. [其他小说]佳人五嫁 [列表]